制作门券专题,是要有整体的思路,这种思路指导着作者是自己创作,还是借助已有骨架进行填肉。那么这种思路从何处来?根据我的经验和了解的情况总结两点:
一、自创。完全是制作者个人长期对门券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思路体系,没有人制作过,也没有现成的图书、资料和其他门类的藏品展集可以借鉴。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如刘向东先生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旅游门券设计的艺术表现》专题,笔者的《门票上的税务标志》专题。笔者是集七年多的跟踪、整理、研究而制作成的;刘向东先生的专题更是独辟蹊径。两部专题完全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
二、借助。就是依靠已有图书、资料或其他门类的藏品展集而进行门券专题的制作。这也是常用的制作方法。
1、借助其他收藏门类的专题。门券专题的制作本身许多方法就是来源于集邮,而邮集的制作要求、制作水平、思路比门券专题高很多。借助已有的成功邮集思路或其他收藏门类专题的思路来制作门券专题,不失为一条捷径。例如《兵马俑的自述》门券集,就是来源于集邮家贾文春先生获国际大镀金奖的开放类邮集《兵马俑自述》。
2、借助书籍。书籍的思路、骨架和券集的思路骨架类似,而且我们获取知识,也主要是靠书籍。“找本图书来作专题”在前几年我已经讨论过,就是:找一本合适的图书,将文字变成门券,用门券来说话。我近期初步做成的《五花八门》专题,就是借助《古风——老门楼》等几本图书制作的。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林延军 博客:lezhipiaofang.blog.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