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查看详情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门票研究

玩门票

 
 
 

日志

 
 
关于我

门票收藏研究爱好者。主编《门票研究》报。 主要开设:门票研究与陕西门票栏目。暂定为双月刊单月出版。本刊为免费赠阅,欢迎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赐稿,不限文体,畅所欲言,但不要出现冷嘲热讽,相互攻击的字词。本刊提倡文明探讨。

门券专题思路的来源  

2007-12-20 15:15:06|  分类: 门票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制作门券专题,是要有整体的思路,这种思路指导着作者是自己创作,还是借助已有骨架进行填肉。那么这种思路从何处来?根据我的经验和了解的情况总结两点:

    一、自创。完全是制作者个人长期对门券的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思路体系,没有人制作过,也没有现成的图书、资料和其他门类的藏品展集可以借鉴。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如刘向东先生的《春风拂槛露华浓——旅游门券设计的艺术表现》专题,笔者的《门票上的税务标志》专题。笔者是集七年多的跟踪、整理、研究而制作成的;刘向东先生的专题更是独辟蹊径。两部专题完全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

    二、借助。就是依靠已有图书、资料或其他门类的藏品展集而进行门券专题的制作。这也是常用的制作方法。

    1、借助其他收藏门类的专题。门券专题的制作本身许多方法就是来源于集邮,而邮集的制作要求、制作水平、思路比门券专题高很多。借助已有的成功邮集思路或其他收藏门类专题的思路来制作门券专题,不失为一条捷径。例如《兵马俑的自述》门券集,就是来源于集邮家贾文春先生获国际大镀金奖的开放类邮集《兵马俑自述》。

    2、借助书籍。书籍的思路、骨架和券集的思路骨架类似,而且我们获取知识,也主要是靠书籍。“找本图书来作专题”在前几年我已经讨论过,就是:找一本合适的图书,将文字变成门券,用门券来说话。我近期初步做成的《五花八门》专题,就是借助《古风——老门楼》等几本图书制作的。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林延军    博客:lezhipiaofang.blog.163.com

  评论这张
 
阅读(191)|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