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门票研究

玩门票

 
 
 

日志

 
 
关于我

门票收藏研究爱好者。主编《门票研究》报。 主要开设:门票研究与陕西门票栏目。暂定为双月刊单月出版。本刊为免费赠阅,欢迎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赐稿,不限文体,畅所欲言,但不要出现冷嘲热讽,相互攻击的字词。本刊提倡文明探讨。

就《开始就定主题和追求完美品相的困惑》一文谈点看法  

2009-03-22 15:54:31|  分类: 门票研究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常州  马焕忠

    看了《门票研究》09年第一期上南昌胡利强先生一文后,谈点个人意见,供参考。

    文中说到,作为一个集券新手,在集券中如何掌握“主题”和“品相”?是否一开始集券就该为自己定个“框框?显然作者在这个问题上遇到了困惑。这个问题其实对一个集券爱好者来说都会遇到,实质上“是集什么券”和“要求品相如何”的问题。这是首当其冲,必须要解决的。

    “集什么券”?我走的是“全集型”道路,只要是旅游景点门券,我都集。没有为自己预设主题,什么山水、寺塔、人物、古建等等都要。但对于字券、时券、残损券不集;非摄影券也不要。我和券友通信交流也是这样讲的。不预设主题集券有什么好处?对不对路?我认为这条路子走对了!它的好处是:1、集券效率和效果好。为自己松了绑,向亲友要券也好要;2、为编组专题创造了基础条件。厨师做好菜肴,前提是有丰富的材料,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的发生。门券的专题是高层次的欣赏,门券专题是相关门券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对相应中心的高质量表现。我认为门券收集应走“从普及中提高”的道路。十几年来我就是边集,边建立专题。我的门券藏品册是既有分类又有专题。大的专题有“纪念八一建军节”、“长江游览”……小的专题组成“门券小品”集,如:唐诗“枫桥夜泊”、“西安事变”、“四大美女”等等。我觉得只要集的票多了,就能得心应手编组专题,然后把少量缺券,突击一下就可以完成了。

    关于品相问题,我认为也不必为自己束缚——“非全品券,就不要”。我是怎样要求和掌握呢?一、最高要求是全品;二、无副券,主券完好也要;三、品相差的券,逐步在收藏过程中更换,完善。为什么是这样分步到位呢?因为社会上的门券大都是非全品的,达到十分之七八,也就是都是检销过的,打个孔,剪个角,也无妨。对集券者来说“有比没有”好,有了感性存在,才能有票的意识。

    当然啰,个人各有看法,不必强求。以上经验仅供参考。

  评论这张
 
阅读(15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