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焕忠先生从台湾旅游回来寄送了我一枚“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门票,我由于收集生效门票,一看有“狗”,还是“打狗”,很高兴。心想“打狗还要看主人”这句俗语在生肖专题中可以表现了。但转念一想,英国当年侵略我国,现在也不能给当年的领事馆起名“打狗”吧,这名字实在不雅。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3、4百年前,高雄县和高雄市交界的平原地区,散居着原住民平埔族部落。其中,住在现在高雄港附近的部落,叫做「TAKAU」,后来的汉人移民就直接把它译成“打狗”(台语)。如果只从字面意思来看,以为住在“打狗”的平埔族喜欢打狗,那就不对了;在平埔族语汇里“打狗”可是“竹林”的意思呢!据说数百年前,高雄港附近常有海盗出没抢劫,为了保卫家园,平埔族就在住家附近的周围遍植刺竹;高雄港一带因此「刺竹成林」,“打狗”也就这样转借成地名。后来,由于汉人一波波的涌入“打狗”开垦,到了清朝末年,“打狗”的范围就由高雄港一带逐渐扩大到现在的高雄市区。日文中也有汉字,而「TAKAU」的音写成日文汉字,就是「高雄」。1920年,统治台湾已有20年的日本总督府,决定重新调整台湾的行政区域;于是,在打狗地区设立了“高雄州”。1941年,日本官方禁说台语,由于“高雄”两个字的日语发音与“打狗”的台语发音非常相近,因此“打狗”这个充满乡土气息名字,也就慢慢的被高雄取代
评论